上海翻譯公司_專業翻譯公司_上海宇譯翻譯公司[4008882116]官網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細數譯者的主觀翻譯傾向
    細數譯者的主觀翻譯傾向
    http://www.951ax.cn 2014-01-16 13:42 上海翻譯公司
         任何譯者在翻譯時總帶有一定的主觀目的,有的可能是為了獲得一定的利益,其中主要是為經濟利益,包括進行一些經貿翻譯、暢銷文學翻譯等;有的可能是為了本身的立場、觀點或者某種興趣而做。上海法語翻譯認為,無論譯者屬于上述哪種情況,都會不同程度地顯示出自己的主觀翻譯傾向。   
        比如,奈達在翻譯《圣經》時擔心讀者看不懂原版中的Satan而將其抽象地表達為a diabolical plan;徐悲鴻因為討厭法國野獸派代表畫家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而將他的名字譯作“亨利•馬踢死”。
        龐德作為一代思想家,面對西方社會日益激化的矛盾,力求尋找到拯救這些社會弊病的良藥。于是,他把我國大思想家孔子的《大學》看做是改造西方社會的一種重要武器和拯救西方社會弊病的良藥。
        再如,著名的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翻譯《羅密歐與朱麗葉》時,原文中有一句to my bed實際上就是“與我同床共枕’的意思。而朱生豪先生卻刻意地做了變動,將“與我同床共枕”變譯作“相思”,看似簡單的詞匯變換卻體現出不同文化的沖突,即西方文化中女性情感開放、愿為愛和幸福獻身的意識觀念,與中國傳統中嫻雅、矜持的淑女形象之間的沖突,如果直譯不但不能體現朱麗葉為情獻身的忠貞與高潔,反而讓讀者對朱麗葉的形象產生誤解。
        朱生豪先生通過偷梁換柱的譯法,不但緩和文化沖突,還避免了對中國讀者的傳統文化意識造成沖擊,使讀者對朱麗葉這個弱女子的境況產生了由衷的同情,也讓其形象在讀者的心目中立刻變得高大起來。
     
    相關新聞信息

    更多>>翻譯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