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譯公司_專業翻譯公司_上海宇譯翻譯公司[4008882116]官網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從批評體系反觀翻譯理論
    從批評體系反觀翻譯理論
    http://www.951ax.cn 2013-09-16 14:24 英語翻譯公司
         用貝爾曼批評體系反過去觀照翻譯理論,應當說,在翻譯的悖論與兩難之間,貝爾曼提出了一種變通的可能。
        二元對立不知從何時開始成了人們固定的思維模式,看到正面必然想起的一定是反面。但是貝爾曼告訴我們,還有第三條道路可走。他通過翻譯主體連結了出發語與目的語,并用“尊重”的概念消餌了忠實與再創造的爭論。并且,他將翻譯活動放入文化移植的流程之中,指出文化移植有其不同的階段與形式,翻譯只是其中的一種。在我們的批評中,我們自然不能以相同的標準去衡量處在不同的文化移植階段的理解行為。這就是翻譯的歷史性所在。
        與這些年法國翻譯理論建設的潮流相符,貝爾曼也沒用一個現成的理論體系去規定翻譯批評的理論。他是直接從翻譯批評的實踐來,又將自己的理論描述直接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個操作的過程本身就回答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問題。
        當然,每個理論體系都會有,尤其在它創立之初不夠完善的地方。將闡釋學的寬容與歷史帶進翻譯的同時,就意味著我們必然會要面對這個“絕對循環”。“絕對循環”不是沒有矛盾的:批評的根本評價性與“絕對循環”所牽涉到的闡釋的多元性之間就是矛盾生成的空間。如果說貝爾曼一直反對所謂的忠實/再創造;出發語/目的語之爭的話,在其評價基礎中卻不得不面對它,兩難之中他采取了并陳的辦法,而歸根到底,矛盾卻依然存在。也就是說,具體到譯者翻譯行為中,選擇依然存在。“尊重”這個概念可以掩蓋矛盾,卻不能解決矛盾。
        作為“批評的批評”,翻譯批評者必定有自己的立場、方案與視界,并且是雙重的,既有他面對真正原作的立場、方案與視界,更有他面對譯作的立場、方案與視界,如果說批評行為可以借助后一個立場、方案與視界和譯者的立場、方案與視界的“融合”來完成。那么翻譯批評者如何處理前一個立場、方案與視界和譯者的立場、方案與視界之間的差距(承認闡釋的多元性,就必須承認這個差距的存在)?這大約是貝爾曼留給后人解決的問題了。
     
    相關新聞信息

    更多>>翻譯組合